道教的五帝四海龙王,你都了解多少?
有句俗语叫“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识自家人。”龙王庙供奉的是龙王,而龙王的职责就是兴云降雨,故有此一说。龙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西游记》中,龙王有多次出场,而且不止一位,既有东海龙王等四海龙王;也有如跟袁守城打赌犯天条的泾河龙王;还有在乌鸡国井中遇到的井龙王……除了文学作品演义以外,在民间和道教都有对龙王的信仰崇拜。
龙作为古代的一种神兽可以变化万千、兴云降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在民间是祥瑞象征。古代的农业社会,由于缺少现代化设备,适逢干旱少雨,人们会去龙王庙祈求龙王显圣降雨。根据道教典籍《太上洞渊神咒经》记载,“国土炎旱,五谷不收,三三两两莫知何计时”,道教尊神元始天尊会乘着五色祥云降临世间,与诸位龙王宣说正法,普救众生,大雨洪流,应时甘润。
龙是道教的四灵之一,四灵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兽,它们的起源是来自于天上星宿的神格化崇拜。道教是一个多神崇拜的宗教,所以道教的龙王有很多位,根据《太上洞渊神咒经》记载,主要分为五帝龙王和四海龙王。道教认为,凡是有水的地方,无论江河湖海,都有龙王的存在。
其中,以方位为名的五帝龙王是东方青帝青龙王,南方赤帝赤龙王,西方白帝白龙王,北方黑帝黑龙王,中央黄帝黄龙王。以海洋为名的四海龙王是东方东海龙王、南方南海龙王、西方西海龙王、北方北海龙王,又称东海广德龙王、南海广利龙王、西海广润龙王、北海广泽龙王。
古代的皇帝自称为真龙天子,历代帝王都有关于龙王的信仰与敕封。唐玄宗李隆基时,非常重视龙王信仰,他专门摆坛用祭风伯雨师的仪式来祭祀龙王。并且按照传统的五行思想,将龙王分为青龙、赤龙、黄龙、白龙、黑龙。到了道教兴盛的宋朝时期,宋徽宗更是将唐代的五龙之制神格化并加以敕封: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朝时期的道教逐渐没落,不过在清同治年间对于运河的重视,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
在神话小说《封神演义》、《西游记》等中有多位龙王的出场,不过很多时候,龙王在作品中被塑造成了各种配角,形象也不是很正面。孙悟空大闹东海龙宫拿走定海神针金箍棒;西海龙王三太子触犯天条被玉帝贬下凡间化作白龙马;泾河龙王与袁守城打赌篡改下雨点数被斩……虽然这些作品将龙王以人格化展现出来,但是也淡化了龙王的行云布雨、消灾降福神职。
龙不但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也是道教信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龙在道教中最主要的作用是助道士上天入地,沟通鬼神。也是被作为神仙的一种坐骑,乘龙者游洞天福地,一切邪魔精怪都不敢侵犯,无论到哪里,都会有神祗出迎。龙被道教视为得道升仙的一种媒介和工具。在道教的高功法衣上除了绣有郁罗萧台、日月星辰等以外,还会绣有金丝龙纹。另外道教的建筑及壁画等都有龙的出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