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生于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出自杭州一个官宦世家。他从小就聪明好学,不仅精通经史,还喜欢研究兵法。他以南宋名臣文天祥为榜样,立志要做一个忠君爱国的人。他八岁时就能对诗,十五岁时就能写文章。他曾经在一次游览西湖时,遇到一位老和尚,老和尚看出他的才华,预言他将来必成大器。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考中进士,开始了他的仕途。他先后在吏部、户部、兵部等部门任职,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干和正直的品格。他不畏权贵,不附势力,不贪财物,不徇私情。他多次上疏直言进谏,为国家和百姓谋福利。他也多次出使外国,为明朝赢得了荣誉和尊重。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朝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土木之变。当时明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亲率五十万大军北伐瓦剌。结果遭到瓦剌首领也先的埋伏,在土木堡全军覆没,皇帝本人也被俘虏。这是明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军事失败,也是最大的一次政治危机。
消息传回京城后,朝野震动,民心惶惶。英宗的弟弟朱祁钰被迫登基为帝(即明代宗),并任命于谦为代理兵部尚书,全权负责北京保卫战。于谦面对着空虚的京城、低落的士气、强大的敌人、动摇的朝廷、恐慌的百姓,毅然挺身而出,誓死抵抗瓦剌。
于谦首先稳定了内部局势,坚决反对了徐珵等人提出的南迁方案,并说服太后立代宗为帝,以安定人心。然后他调集了全国可用之兵,在京城周围布置防御工事,并埋伏神机营等精锐部队。同时他还派出使者与也先进行谈判,并答应赎回英宗。
十月十一日,也先率领数万骑兵来到北京城下,并派人高呼:“大明皇帝在此,请速开城门!”也先想用俘虏英宗来威胁明军投降。但是于谦早有准备,并没有上当。他命令城头上的士兵高声回答:“我等已有新君,不识尔等何物!”并向瓦剌军射出一阵箭雨。
也先见计不成,便下令进攻。他先后攻打西直门、德胜门、彰义门等城门,但都被于谦的明军击退。其中最惨烈的一场战斗发生在德胜门外。也先的弟弟博罗茂洛海率领一万骑兵冲向德胜门,却不料遭到了埋伏在民居中的神机营的火枪射击,一万骑兵几乎被全歼,博罗茂洛海也战死。也先见此情景,气得吐血,只得退兵。
于谦的英勇抗敌,挽救了明朝的危局,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敬仰和爱戴。他被誉为“明朝第一忠臣”,“国之栋梁”。但是他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正统十五年(1450年),英宗被赎回后,代宗让位给他,并尊代宗为太上皇。英宗复辟后,受到太监曹吉祥等人的挑唆,开始对于谦心生嫌隙。他认为于谦拥立代宗为帝,是为了削弱自己的权威。他还怀疑于谦贪污受贿,有意加以清算。
正统十七年(1452年),英宗下令逮捕于谦,并派锦衣卫去抄家。锦衣卫到了于谦的家中,却发现他家里一贫如洗,除了一些赏赐的金银器皿外,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锦衣卫感到惭愧和敬佩,有的甚至流下了眼泪。他们收拾好了于谦的家产,离开时还给于谦鞠了三个躬。
正统十八年(1453年),于谦被送上了刑场。在行刑前,他高声说道:“我为国家尽忠,无愧于心!我死后必有昭雪之日!”然后从容就义,终年六十岁。
于谦死后,孙太后得知消息,悲痛欲绝,连日不食不饮。她责备英宗不该杀掉功臣,并说:“我若早知如此,宁可不要你回来!”也先得知于谦之死,又开始觊觎明朝边境,并多次发动进攻。英宗后悔莫及,知道自己错杀了一个忠良之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