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的“准五世同堂”家庭:高考状元妻子,龙凤胎和110岁爷爷
引言
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苦读十二年在六月的那几天里为自己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更为重要的是教育带给人民思想的进步。鲁迅在学医过程中意识到“学医救不了中国人”,随即弃医从文,用自己清醒的头脑和一针见血的笔触唤醒了一大批尚处在迷茫时期的有志青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这些青年的觉醒才能够唤醒整个国家的意识。然而,教育事业并非一蹴而就,新中国成立之初还没有那么多文人学者开堂授课,人们的心里还没有读书的基本概念,又因此前战乱折损了许多人才,直到后来学者们归国,教育事业才有了起色。
01
1967年,河南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迎来了一个新的成员,这就是施一公。谁都没有想到眼前这么一个小小的婴儿未来会有着多么幸福的生活:妻子是学霸也是高考状元,儿女双全还是龙凤胎,还有着一位极其高寿110岁的爷爷,算得上是一个典型的准“五世同堂”家庭。这当然是后话了,还是回到施一公的成长环境吧。施一公的父母皆是高知分子,祖父曾经是原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家风严谨家教严格,他便是在这种家庭氛围中长大,从小成绩就十分优秀,高中时期就获得了全国性数学联赛的一等奖,此后保送到了清华大学继续深造。
来到清华大学的施一公没有选择有关数学的专业,而是选择了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由于学习认真刻苦天赋又极高,他以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提前一年从清华毕业,赴美留学。和所有留学生一样,施一公也碰上了语言难关。他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每天都背诵单词及语法,积极练习口语能力,想要尽快地将英语水平提高上去。
1995年的时候,施一公获得了博士学位,1997年,他被普林斯顿大学聘为助理教授。就像我国的高校为了招收优秀的学生前来就读都会开出十分优渥的条件,比如说免去学费,每个月发放补贴金等等。普林斯顿大学也是如此,校方为施一公提供了一个实验室和近50万美金的科研经费,如此优渥的条件足以证明他的过人之处。
02
短短几年时间里,施一公的身份发生了数个转变,他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助理教授一路做到了终身教授,成为了分子生物系的领头羊。就是这样一位在自己领域举足轻重的科学家,拒绝了在全球都具有极高地位的实验室的工作邀请,转头回国,成为了归国高知中的一股清流。施一公回国选择从事教育行业,教书育人,这无疑为我国教育添上了极大的助力。而他回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的家人们:妻子和爷爷。
先来介绍施一公的妻子。妻子名叫赵仁滨,黑龙江省状元出身,本科毕业于清华,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生。即便是讲究“门当户对”,两人的学历也是极为地相匹配,更别提互相三观相契合,彼此都十分了解。老人家常言“有儿有女才能成一个好字”,龙凤胎更是好上加好的吉利,凑巧的是,施一公和赵仁滨就孕有一对活泼可爱的龙凤胎。施一公的幸福生活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在背后默默付出的赵仁滨,她全心全意地支持丈夫的事业。
另一位对施一公的幸福生活有着影响的就是他的爷爷,施平。这是一位传奇人物,今年已经110的施爷爷早在30年代就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在多处担任要职,经历过战争岁月的他对我国教育事业感触颇深,也希望施一公于国外学有所成后不要忘本,要回来报效祖国,将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拳拳爱国之心的爷爷,施一公才会在他成长的轨迹上不逾矩。
结语
“眼看一个个有志青年,熟门熟路地堕落了,许多个人加起来,便是时代。”木心于书中写下的这句话无疑是一个警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无数诗词文章都告诫我们读书要趁早。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有人发力快在一开始就比旁人跑得远,有人跑得慢慢悠悠到中途就停下,有人惧怕路途遥远一开始就放弃,有人始终咬牙坚持直到到达终点。读书是自己的事,唯有自己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书才能读下去。施一公的幸福生活除了有妻子有儿女有爷爷,更重要的还是他此前为自己的人生付出了多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